• 赫鲁晓夫与毛泽东谈主权问题,毛泽东靠一个泳姿和三只海参劝退他

  • 发布日期:2024-08-24 06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86

    图片

    1958年7月29日,苏联方通过驻华大使尤金请见毛泽东,他们表示:

    “希望在中国有一个潜艇基地,建个长波电台以便与他们的舰队保持联络,并提出和我们搞个联合舰队。”

    尤金随即和毛泽东进行了谈话,这次谈话让尤金极其恐惧。他将事情原委说了后,毛泽东脸色大变,他极其严肃地问尤金:“你们是什么意思?为什么要这么个搞法?”

    接连两个问话,将尤金搞得紧张极了,他解释了半天,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,眼见毛泽东的脸色越来越难看,尤金不得不立即向莫斯科紧急发电报。

    尤金的电报发出仅仅一天,即7月31日这天,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就突然地抵达了北京南苑机场。赫鲁晓夫此次访华,继他1954年首次访华,已经过去了4年时间。

    当日,依旧是毛泽东亲自率刘少奇、周恩来等接机,可这一次,中方没有红地毯,也没有仪仗队,整个接机现场看起来气氛极严肃,远不似4年前那么热烈。

    赫鲁晓夫乘坐的“图104”客机缓缓落下,毛泽东迎了上去,相比上次见面时的热烈拥抱,这次,毛泽东仅仅同赫鲁晓夫礼貌地握手致意。随即,两人只进行了简单寒暄。

    图片

   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

    一直到赫鲁晓夫抵达下榻的宾馆时,毛泽东依旧面无表情,所有随行人员都感觉到了:气氛异常压抑。

    当晚5点到9点,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在中南海怀仁堂进行了第一次会谈。这第一次会谈,两人就针锋相对,场面一度十分紧张。

    赫鲁晓夫先是埋怨尤金没有将事情说清楚,他提到了三点:第一,根据一项协定,苏联飞机可以在中国机场停留加油。第二,因为他们将教中国同志建造潜艇的技术,所以他们要在中国建一个长波电台,确保苏联潜水艇保持无线电联络。第三,苏联舰队将进入太平洋活动,目的是“帮助”中国缓解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。

    毛泽东听明白了,最关键句是“苏联舰队进入中国太平洋海域活动,'帮助’中国’”。毛泽东最忌讳的就是领土主权完整,他太清楚中国过去为什么贫穷:就是因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没有真正的自主权。

    是啊,一个没有自主权的人,不可能成为强大的人;国家,亦是如此。

    新中国成立后,毛泽东以一篇《别了,司徒雷达》告诉全世界:中国要走独立自主的路线。打跑日本、赶走美国,中国都极其彻底。只有“老大哥”苏联,因为帮助中国很多(中国以物资换取苏联援助),所以一直还与中国保持强关联。

    虽然苏联与美、日不同,属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,可毛泽东也一直提防着。也因为有提防,赫鲁晓夫一提到苏联舰队进入太平洋,毛泽东就警惕起来了。他很严肃地问:“请你告诉我,什么叫'共同舰队’”!

    赫鲁晓夫没料到毛泽东会如此发问,他很支支吾吾地憋出了一句连自己都有些意外的答案:“所谓共同么,就是共同商量商量的意思······”

    “请你说明什么叫共同舰队。”毛泽东抓住要害不放。

    赫鲁晓夫又说了一堆话,还是没有正面回答什么是'共同舰队’,毛泽东显然已经失去耐心了,他越听越恼火,竟直接站起身,指着赫鲁晓夫的鼻子道:“你讲的这一大堆毫不切题。我问你,什么叫共同舰队!”

    赫鲁晓夫没想到毛泽东强硬成这样,他脸涨得通红,他感觉自己的心思即将被看穿。但他还抱着一丝侥幸,他继续搪塞道:“我们不过是来跟你们共同商量商量······”

    图片

    赫鲁晓夫

    “什么叫共同商量,我们还有没有主权了?你们是不是想把我们的沿海地区都拿去?”毛泽东愤怒之中不乏自信的嘲意:“你们都拿去算了!”

    毛泽东话说到这份上后,陪同赫鲁晓夫参加会谈的苏联副外长费德林忙提醒赫鲁晓夫:“毛泽东可真动火了!”

    赫鲁晓夫眼见下不来台,便决定退一步,他道:

    “为了合情理,假如你愿意的话,毛泽东同志,你们的潜艇也可以使用我们的摩尔曼斯克做基地。”

    毛泽东已经搞清楚了苏联的意图,便不再那么严肃了,他吮吮下唇,淡淡笑了笑后道:

    “我们不想去你们的摩尔曼斯克,不想在那里搞什么名堂,也不希望你们来我们这儿搞什么名堂。”

    赫鲁晓夫明显感觉到了和毛泽东沟通的难度,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,却啥也没出口。这次谈话当然没有取得赫鲁晓夫想要的任何进展,谈话结束后,毛泽东提出一起游泳。

    赫鲁晓夫想想:觉得游泳是轻松的运动,或许在泳池里,毛泽东会变得容易沟通一些。于是,他欣然同意。

    毛泽东很会游泳,年轻时他长期畅游湘江,年岁逐增,他对游泳的兴趣丝毫未减,游泳技术也越来越强。

    晚年毛泽东在游泳

    下到泳池后,赫鲁晓夫因感觉自己游泳技术不行,直接从浅水区下了池子,而毛泽东则直接从深水区下水。赫鲁晓夫下水后手脚乱刨地游了几下,因觉“刨”着实在不好看,他便让工作人员拉着他爬上了池子,要了一个救生圈套住,重新下水。

    而毛泽东下到水里后,从容地游了几下蛙泳,然后身子一侧,用侧泳向浅水区游去。赫鲁晓夫悄悄注视着毛泽东,只见他将手一划,两腿一蹬夹,肩头冲出一片水花。毛泽东以极快速度游过了池中线,赫鲁晓夫特意不去看毛泽东,他感觉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。

    而更大的暴击乃在之后:毛泽东从他身边游过后,竟直接躺在了水面上,这还不算,躺了一会儿后,毛泽东竟在水中成70度角竖直了身子,近乎立正的样子。

    赫鲁晓夫惊呆了,他怔住了。片刻后,他才叹服地晃了晃头,又点了点头。

    毛泽东又游了一会儿后,才靠近赫鲁晓夫,与他轻松地聊天。然而,赫鲁晓夫听出来了,毛泽东表面轻松,但话还是很深刻。他道:

    “中国人是最难同化的,过去有多少个国家想打进中国,到我们中国来。结果呢?那么多打进中国来的人,最后还是都站不住。”

    赫鲁晓夫听到“同化”两个字,不可避免地想起了刚刚毛泽东在水里摆出的特殊姿势,他有些感叹:和中国人保持队形,都不是容易的事。

    赫鲁晓夫明白:毛泽东是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告诉他,想要破坏中国主权,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。但他依旧不甘心,他仍旧抱着一丝侥幸心理。

    8月2日,为了表达地主之谊,毛泽东设宴款待赫鲁晓夫和苏联代表团。宴席间,大家推杯换盏,看起来很欢乐和谐,但谁都知道“暗流在涌动”。

    吃着吃着,赫鲁晓夫突然假装友好地问出了一个问题,他说:

    “毛泽东同志,听说你很擅长以弱胜强,那请你说一说,当面临强劲的对手时,在那种困难的斗争环境下,你会怎么办?”

    此时,正拿着筷子准备夹菜的毛泽东,有些意外地看向赫鲁晓夫,他已经听出来了:赫鲁晓夫实际在暗示苏联比中国强大,中国跟苏联斗,会很惨。

    这是一个带着威胁的问话,一旦没有回答好,中国很容易落了下风。毛泽东只扫了一眼餐桌,便立马想好了答话。

    他指着餐桌上的一盘海参笑着说:“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”,一边说着,他还用筷子稳稳夹起了一只海参。海参是滑溜的,可毛泽东用两根筷子夹起海参却显得很轻松。赫鲁晓夫不知道他搞什么名堂,只一边惊叹一边认真看向毛泽东。

    图片

   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

    毛泽东将海参夹起后,直接放进了嘴里,他一边咀嚼一边说:

    “就像是这块海参一样,你看这个滑溜溜的家伙,看起来还挺吓人,但我把它送进嘴里,就只有一条出路,就是被我吃下去,被我消化,而且吃起来是一点问题也没有,还挺好吃呢!”

    赫鲁晓夫完全没听明白咋回事,一脸的疑惑。这也难怪,毛泽东的话,实际是要连起来听,才能懂的。只见,他吃完一只海参,又夹起了第二只更大的海参。这一次,他没有直接将海参放进嘴里,而是用筷子稳稳地夹着它在半空道:

    “第一块我已经吃完了,如今我又看上了这第二块,但我不会立刻把它吃掉,我要把它夹起来,也让别人都看看,我是有实力吃掉它的。但我不急,我让大家都看到。”

    给大家“看好了”后,毛泽东才慢条斯理地把海参放进嘴里,吃进去。赫鲁晓夫好像还是没明白,他看了一眼一旁的米高扬,他好像看出了名堂,所以,他很紧张地问:“那接下来呢?”

    米高扬看明白了,毛泽东用第一块海参指代日本,第二块海参指代美国,他把它们都吃进去,是在寓意:中国可以把强大于自己数倍的对手给解决掉。毛泽东并没有撒谎,中国通过八年抗战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,又通过抗美援朝,把美联军打回了三八线。

    可中国会如何对待苏联这个“老大哥”呢?要知道,苏联毕竟和日本、美国不一样,苏联曾和中国有过互帮互助啊,时至今日,它们的关系也依旧还算亲密。

    米高扬以为毛泽东对苏联的态度会不一样,所以,毛泽东夹起第三块海参时,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。夹起第三块海参后,毛泽东说:

    “吃完了这前两块,第三块海参也就不着急了,我会先和它谈一谈,看看还能不能继续谈下去。”

    听到“第三只”,听到“谈谈”,赫鲁晓夫总算是恍然大悟了。他懂了:毛泽东在用三只海参分别比喻日本、美国和苏联。

    日本和美国的结局,赫鲁晓夫当然清楚,可苏联呢?赫鲁晓夫抱着侥幸,尤其,毛泽东还说了“谈谈”,那他会不会……

    就在赫鲁晓夫紧张地盯着毛泽东筷子上的第三块海参之际,毛泽东的声音飘过来了:“谈就好好谈,打我们中国也不怕!”

    一开始,如果是赫鲁晓夫威胁毛泽东,那么到此,就换成毛泽东威胁赫鲁晓夫了。毛泽东借三块海参,表达了中国不畏强权、奋斗到底的决心,他也暗示赫鲁晓夫:你们如果敢威胁到中国的主权,结果将和日本、美国一致。

    赫鲁晓夫脸色变化极快,在布尔加宁的那句“为了这个战略,干杯”的声音中,他举杯向毛泽东,此时他已对毛泽东心服口服,自叹弗如,此后,他再未敢提伤害中国主权的事。

    图片

    赫鲁晓夫

    许多年后,赫鲁晓夫下台回想这件事时,曾坦言:很后悔和毛泽东提这个提议。的确,回头看,苏联和中国关系的转折就是因为这件事。

    赫鲁晓夫甚至曾感叹,若当初没有提及此事,结局会如何。然而,历史岂能假设?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